新闻资讯/news
海量资讯的企业资讯记录,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行业新闻热点

心肺功能的综合评定

发布时间:2023-10-30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心肺功能评定的意义


心肺功能评定是康复评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恢复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当重要。

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对其心功能和肺功能做出客观、准确地评价,才能制订出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

治疗后的评价,也有助于效果评估。





心肺功能综合评定


1.心率


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心音为准。


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平均为 75 次/min,婴幼儿心率较成人快,老年人通常较慢。


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安静心率可较慢。




安静时,成年人每分钟心率超过 100 次/min,称为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min,称为心动过缓。


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常规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 1代谢当量心率增加 8~12 次/min,因此,心率可用于推算运动强度。


同时,也可以用最大心率(HRmax)计算公式来推算运动强度,即HRmax=220-年龄,但个体差异较大 (±12次/min)。


此外,适宜的运动强度范围,可依据靶心率 (Target Heart Rate,THR) 来设定。靶心率是指在心脏康复训练时所应该达到和保持的心率,中等强度运动靶心率一般为65%~85%HRmax。



2.自觉用力程度分级

主观感觉疲劳等级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又称Borg量表,Borg量表通过运动中的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强度。

3.有氧代谢能力评定


有氧代谢能力的评定可通过测最大摄氧量来反映。

最大摄氧量指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时机体所摄取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最大氧量,该生理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况和最大有氧运动能力。

正常人最大摄氧量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动静脉氧分压差,
即VO2max=心输出量×(动脉氧分压-静脉氧分压),
受心肺功能、血液携氧能力和肌肉细胞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

方法:
① Bruce法:通过活动跑台进行递增负荷运动,配合心率监测仪,记录运动心率出现在180次/min的时间,推测公式为:VO2max(L/min)=6.70-2.28×性别(男=1,女=2)+0.056×时间(s)。

②12分钟跑测定法:受试者在运动场上尽全力跑12分钟,测试者记录其完成的距离,据公式推测VO2max(mL/kg·min)=0.02×距离(m)-3.47。间接推算法存在一定的个体误差,正常人的相对最大摄氧量的参考值可参照Astrand最大摄量等级表,见下表。


4、无氧阈

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AT)是指人体运动时的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表明心肺系统为肌肉提供维持有氧代谢足够氧供应的最高水平。


机体在运动负荷逐渐递增的情况下,不能继续增加有氧代谢能力,于是需动用无氧代谢以补充有氧代谢供能的不足。


通常认为,心肺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无氧阙以下,以避免心血管意外。


5、代谢当量


代谢当量是以安静且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是表示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

①运动强度及能量消耗
消耗分级:
低强度:<3METs;
中等强度:3~6METs;
高强度:6METs
由于METs与能量消耗直接相关,能量消耗(Kcal)=METs×0.0167×活动时间(min)×体重(kg)

②评估活动能力及预后
根据所能完成活动的最大METs值,通过下表可评估体力活动能力。


数字化6分钟步行系统


依托于医疗级可穿戴设备,通过基于真实世界人类可解释性生理信号采集而获得连续动态多参数可量化数据并进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实现对患者整体功能状态(如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运动功能等)进行辅助医疗和康复诊断,对治疗干预方案制定和疗效解释、预测疾病预后提供重要价值的医疗级数字化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